• 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青联之窗

广东青干院依托团组织把门打开,靠全新内容集聚人气

发表单位:佛山市总工会(2019)    发表时间:2007-12-29 10:49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团校培训真的火了
 
    团广东东莞黄江镇委书记罗燕帆拿起电话,再次拨通广东青年干部学院(以下简称“广东青干院”)培训处的电话,报名参加新一期历奇培训班。 

    这已经是他第5次报名参加这个班了,但他似乎乐此不疲。他说,以前参加培训时的情景历历在目:有秩序地鼓掌,大声报数;商定一个押韵的八字口号并围成圈齐声高喊;有组织地跳兔子舞,跟队友“织网”,排成孔雀开屏或龙的形状……

    “历奇培训班会定期对训练项目进行更新,我每次参加都有新的收获和体会。”罗燕帆说。

    量身定做菜单式培训

    近日,广东青干院举办的全国历奇教育师资培训班,由于报名人数实在太多,只好限制每个单位两个名额。

    因为担心广东青干院的培训安排太满,海关总署广州教育培训中心科长李俐俐,年初就向青干院预订了全年的培训合作计划。两年来,海关总署有3000多名干部参加过历奇培训。

    “历奇训练”(Outw ard Bound)的教育理念是打破“单一方向灌输”的传统教育模式,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互动,运用体验式教育方法,应用成功经验拓展潜能,在“做中学”。训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突破个人心理极限、熔炼团队和提升领导情商三个方面。

    据了解,广东青干院打造了全国首个历奇师资培训项目,编写了国内首本历奇师资培训教材《历奇教育》。国内47家省市团校,专门派员到广东青干院学习历奇教育新理念。该院还在北京、福州、香港等地,为各个系统开办了10多期历奇师资培训班,培训师资1700多人,遍布全国70多座城市。

    前段时间,全国铁道团委组织部部长张腾为组织一期全路团干部培训,特地对国内各类培训班进行了几个月的调研。她发现,不少培训班的价格不高、课程设置也合理,但教学质量却不尽了解。把队伍拉到广州进行培训,则要多花不少费用。张腾很苦恼:选择哪个好呢?是看价格还是看声誉?

    最终,广东青干院新颖、互动、细致的培训模式还是吸引了铁道部的团干部们。“多花一些费用,还是值!”培训结束后,张腾深有感触地说。

    广东青干院目前正在进行的培训项目已经实现“菜单式定制”,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、不同的培训目标,提供针对性强的训练项目。

    记者在培训现场看到,老师会在历奇活动中向学员提出一些该行业的热点、难点或重点问题,进行讨论,学员受益的同时,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    团校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

    本来,与社会上花样众多的培训项目相比,团校因单一、呆板的培训模式,容易被人们遗忘。有团干部告诉记者,传统的培训都是组织行为、被动参与,除了开学典礼,其他时候上课的人数总是不多。难得外出学习,有些人趁着这样的机会走亲访友、逛街、拜访领导。对于有没有通过培训得到收获,很多人表示“不在乎”。

    可是,当众多行业、机构也来追捧团校培训时,我们不禁要问:为什么前后反差这么大?

    此前,团中央书记处根据新时期团校肩负的根本任务,明确提出:团校应在面向团干部办学的同时,面向广大青年,肩负起培养团干部和各类青年人才的双重使命,实现团校办学职能和办学模式的重大拓展,把团校建设成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。

    有团干部评价说,广东青干院就是团校探索创新办学模式的一个成功样本。海关总署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、铁道部、各级党校系统、教育部门、司法系统等机构均曾委托他们培训干部。同时,很多大中小学生、少先队辅导员、教师、公务员、企事业员工和各类青年群体也参加了该院的历奇培训。

    据团中央组织部统计,2004年,广东青干院在全国61所省市团校中培训量名列榜首;2005年,培训人数首超2万人;2006年,培训人数再超2万人,在全国团校系统连续3年位居榜首;2007年前10个月,广东青干院的培训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。

    依托团组织,把门打开

  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团校作为共青团的干部院校,大多数创建于新中国诞生初期。几十年来,团校在团干部培训、青年人才培养、青年活动和共青团工作理念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

    但由于团校诞生之初,其主要职能就是承担团干部的培训工作,办学的基本条件存在许多先天不足。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,高等国民教育出现“做大做强,调高调优”的潮流,团校如何继续发展,成为各级团组织、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
    为了充分利用自身办学资源,尽早走出困境,一部分团校调整了办学类型,从“成高”转向“高等职业教育”、“职业教育”,同时开设了各类面向青年的培训班,一些团校还利用联合办学、出租校舍等方式解决了自身的经费问题。但生源不足、难以为继的难题仍使一部分团校面临合并或重组的窘境。

    从传统办学模式到市场化运作,团干部培训乃至各种培训均成为一种买方市场,这更加剧了团校寻求转型、发展的迫切性。“职业教育”、“脱钩”、“合并”,几乎成了国内各团校逃避不了的选择。

    2004年,广东青干院建立了全国首个团校校内历奇训练基地,在拓展市场的同时,重视培训质量的监控。三年来,数万份课后问卷调查显示:96%以上的学员对该院团干部历奇培训项目表示满意。2006年,历奇培训被共青团中央评定为全国团校首批精品培训项目。

    “引入竞争机制,让市场有一个筛选的过程。”广东青干院党委书记吴先浪认为,关键一点是要把团的优势发挥好,共青团在社会上的信誉较高,组织人来参加培训不难,但培训方式一定要改变。

    “立足团组织,也要跳出团组织。”吴先浪说,“以前那种团校只向团干部‘开门’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现实,而应拓宽培训对象范围,让更多的青年干部、青年精英乃至优秀青年加入到团校的培训对象中来。”依托团组织把门打开,走向社会,寻找、拓展跨行业的培训项目,才能取得经济效益,同时社会效益也会更加明显。

    教育培训结合,走可持续发展之路

    吴先浪说,新时期下,团校应该坚持走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道路。保持学历教育,把优秀的教师、教学资源留住,同时推出各种特色培训,适应市场的需要。如果单有培训,没有学历教育,团校就会失去稳定的依托;反之,则体现不了团校特色。

    广东青干院在为各行业开展培训的过程中,吸纳了各行业的优点,不断完善与超越,形成培训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。值得关注的是,学院对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也是史无前例的。年初,学院会设定一个培训目标,如果超过这个目标,参与培训人员的奖金可以翻一倍。学院还在收益中专门提取部分资金建立“事业发展基金”,用于培训队伍素质的提高。

    广东青干院副院长李学龙透露,下一步,学院将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,不断拓展培训业务,走可持续发展道路,把学院打造成为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基地、大中学生步入社会的素质拓展基地、青年志愿者业务培训基地、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基地、港澳地区爱国青年的国情教育基地、全国历奇师资培训基地。

(摘自中国青年报)